矮人村
标题:
穷游网:定义穷游,成立即盈利
[打印本页]
作者:
tkgod
时间:
2018-3-8 23:39
标题:
穷游网:定义穷游,成立即盈利
2004年2月由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创立了穷游网,此后,便有了穷游一词的流行。从BBS到社区,从UGC到PGC,从纸质内容到电子阅读,穷游经历了中国旅游逐渐兴盛的时代,也为自己的存在做了一个好定义。
北京郎园Vintage20号楼是穷游的北京总部,很难想象如今这个已有100多名员工的公司,在2011年连同COO蔡景晖在内仅有4名员工,尽管那时它已创立了7年之久。
"做中文海外自助,依靠用户贡献内容",是穷游自2004年创办起的定位,而实际上一直到2011年,它的形态始终是论坛BBS。
穷游怎么定位
BBS电子布告栏系统,它能提供给用户发布信息、聊天、讨论等功能。穷游最初面向的用户群体是海外华人,发帖的内容、讨论的主题也都和出境游相关。
2011年之前,这种形式更多是因用户的个人爱好趋同而产生的,没有生成实际的商业模式。那时的出境游市场规模不大,更没有相关的社交网络产生,因此穷游这个非常小众化的网站靠的是口耳相传。
2011年之后,穷游的产品形态开始改变。蔡景晖把论坛上原有的信息通过更加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展示,最初定位于中文出境游免费旅行指南的《穷游锦囊》也于同期推出,但这时锦囊的内容全部由网站编辑进行搜罗和制定,与用户关系不大。
《穷游锦囊》推出后,穷游试图加强SNS方面的推广,在之后的两年内,流量增长了4倍左右,注册用户也上升为300多万,活跃用户则超1000万。
为什么不做国内游?蔡景晖解释穷游是从海外起来的,而最初始的那部分内容制造人群的需求都集中在出境游上。"穷游是一家中国人创办的公司,服务于华人。"蔡景晖说。
实际上2011年之前,国内的一些中文旅行网站信息发布做得都不是很好,这就导致大量中国人出境玩的时候,拿的并不是国内的攻略,而是海外的一些产品,比如中文版的《Lonely Planet》(以下简称为LP)。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产生,因为是汉化版的旅行指南,是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的,美国人有美国人的玩法,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玩法,所以国人拿着LP去游玩,很难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。
旅游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,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就是不安全感。用户确实需要出境游这块市场的相关内容,而出生于海外的穷游,并且20%的用户仍是常驻海外的华人,那么它能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信息、攻略,解决他们的需求,便是最大的优势。
近几年旅游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出境游,国内游份额实际上有下降的趋势,最差的便是国外游客来国内旅游这块。而在形态上,自助游的群体规模已经开始扩大,类似穷游、蚂蜂窝、一起游为代表的旅游点评TripAdvisor模式走俏。
简单来说,穷游就是中文海外自助游信息的接入平台,如今网站上的信息被结构化地分为目的地、论坛、问答、行程助手以及相关移动应用。
这种布局其实很有趣,也暗含了用户在面对旅行这件事时的需求顺序。有出行计划的用户,可以在目的地版块寻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,倘若已经定下目的地,那么可以在论坛搜罗其他旅行者分享的攻略。当用户决定出行了,他可能会有许多明确的需要了解的问题,而在海量信息的论坛中搜索是一件复杂的事,所以可以用问答的形式获取。行程助手以及移动端的应用则是旅行者制定旅行路线,以及在游中所需使用的一些工具。
当初携程登陆资本市场,LP被引进中国时,国内的旅游市场还很传统,旅行者多数是跟团出行。直到去哪儿这类旅游垂直市场搜索服务商的出现,用户才真正开始选择比较个性化的旅游产品。随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,迫使旅游的形态彻底转型,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产品备受关注。
以LP被贱卖来定义沉重的书籍型旅行指南的没落,穷游最好的时代已然到来。
背包客的数字化圣经
LP是由蔡景晖引进中国的,在2004年之后的一长段时期,精品的旅游攻略与内容大多数都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出现,LP也因此被称为"背包客的圣经"。
正因如此,旅游社区中用户所发布的冗长的大篇幅游记与攻略被视为这种UGC形态的短板所在。因为用户必须阅读完全部才可能获取一部分自己所想要的信息,这种凌乱沉重的内容对于要出门旅行的人来说,显得不够实用。
这也是为什么穷游与后来诞生的蚂蜂窝更多被称为PGC的原因。它们都有经过精心编辑的内容产品。
蔡景晖提到,当年旅行的话,一本书可能可以覆盖所有的内容,包括美食、住宿、交通以及风景介绍,而如今是信息最大化时代,每个人的玩法都不一样。那么相对来说,个性化的用户那20%的长尾需求,是没办法全部满足的。
所以穷游的内容产品分为两块,一块是为了满足用户20%的长尾个性化需求,一块是满足用户共同的80%的出行需求。现在的内容很庞杂,穷游通过产品去把这些庞杂的内容结构化,比如通过目的地,通过问答,通过论坛来处理,这样结构化和数据处理过后的信息,用户寻找起来会比较容易。
在穷游网站上有700多万帖子,近30万个旅行问题,旅行者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。事实上,有明确出境游计划的用户他们在需求上都有一定的相似性,比如当地的交通,机场怎么走,或者如何取钱,如何通信,这种定位80%的人80%的需求,是穷游锦囊推出的初衷。能够让用户花较少的时间大概去了解目的地,是锦囊的实用性所在。
2011年8月之前,穷游锦囊是靠编辑制作的。当时市面上有很多出境游的攻略,普遍的做法是看一些攻略,编辑挑出里面实用性的内容进行编辑,注明来源于哪个作者,这样很方便,也不用负责任。
但是一个指南最大的用处就是要给用户信心,让他拿着这个指南出行有依靠。这就要求指南的内容必须是真实可信的。于是2011年8月之后,穷游锦囊开始转由作者进行撰写,由编辑来进行内容维护。
蔡景晖透露,因为穷游本身是德国留学生在海外做起来的,所以至今为止,在穷游锦囊的作者团队中,20%还是生活在海外的人。这100多个作者,生活在五个不同的国家。
穷游锦囊如今已有200个,但锦囊并不是以国家来区分,而基本是按照城市或者线路划分。而且并不是一个作者完成一个锦囊,而是每个锦囊的作者可能负责某一个特定城市的某些内容,而在具体的细节上,更多是去过当地的网友进行补充后由编辑去找作者核实,随后加进去的。这就使得锦囊内容的可信度非常高。
在穷游锦囊作者的招募上,蔡景晖他们通过版主知道哪个用户对当地比较熟,经验比较丰富,他们就会找到这个用户,问他是否有时间撰写。如果符合要求,那么穷游会给他一个测试,假如文字水平可以,写出来的东西又是可信的,那么他就可以当穷游锦囊的作者。
这种偏向于PGC的产品,因为内容的高质量,穷游是发放稿酬给作者的。
作为一个普通的旅行社区,信任感是特别重要的事,穷游锦囊的推出,并不单纯是想满足用户的普遍需求,在面对新用户的时候,如何让他们对一个不认识的品牌有信任感 ,需要通过这种内容品牌来产生对穷游的信任。
穷游锦囊是PGC产品,论坛内90%的内容则依旧是UGC形态。在穷游社区中,编辑是穷游的员工,版主则基本是网友。穷游在产品设计中,会设置点赞、回帖、精华等功能,一个好的帖子会有大量的人去点赞和回复,那么就会成为热帖,具有实用性内容的则会被版主加为精华。这是穷游通过产品设计来发现精华内容的设置。也是如何将长篇内容转为实用信息的人工筛选和排序方式。
正因为编辑和版主对于社区信息的编辑加工和更新,信息的交换才会产生人的互动,用户黏性才不至于下降。
穷游是怎么盈利的
UGC或者PGC社区和OTA对接是传统旅行社区的标准商业模式。
穷游自诞生第一天起,便已经盈利。这是当时论坛BBS屹立不倒的原因。实际现在去看穷游,它的盈利模式是一个闭环。
从最开始接入海外OTA是为了保证这个网站不倒闭,到现在大规模接入OTA却更多是因为用户需求。
蔡景晖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来形容穷游接入OTA和其他商业产品的缘由:最开始是旅行者在穷游社区上找到了好玩的信息,然后引发了他的旅行冲动,他就会问穷游,这个地方怎么去,怎么订票,住哪里等等,那时穷游没有这方面服务,于是用户就会抱怨。
当时有一个OTA网站叫做Agoda,有一天,Agoda的人致电说要拜访穷游,来的那天,他们带着支票,说这是给穷游网站的佣金。蔡景晖他们很奇怪,因为穷游并没有和Agoda签订任何协议,穷游网站上也没有任何入口可以导向Agoda。
然后Agoda的人说,来自于穷游网站的订单量很多,并且集中在某几个酒店产品,他们查了一下,发现游客来源很多都是来自于穷游论坛的帖子,帖子中提到了他们的产品,从而直接产生了订单。所以他们觉得,穷游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。
后来蔡景晖他们发现,很多用户在使用穷游时,他们可能会很快决定是否要进行一次旅行,这时如果有能立刻帮助下订单的工具,那么就能直接产生成交。相对的,如果在用户产生旅行冲动时,没有相关工具来完成这个冲动,他可能看完信息也就过去了,下次想起来想旅行,就得重新寻找,比较费劲。
欢迎光临 矮人村 (http://airencun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1